日前,谷歌要自己设计芯片(例如针对智能手机)的消息在坊间流传,也许正是受此传闻的影响,紧接着美国的IT产品评论员莫博士(Walt Mossberg)称,谷歌再不自主生产硬件就晚了。言外之意,莫博士希望谷歌未来可以自己涉足硬件,加之自己已成气候的Android生态系统(Android+Google Play),可以一举成为另一苹果(软硬结合的模式)。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谷歌像莫博士所言亲自操刀硬件真的可以成为苹果吗?
众所周知,苹果目前是产业中软硬结合的典范,主要的表现就是在智能手机产业中。自己的硬件(包括底层芯片的自主设计)、系统(iOS)和应用(App Store),这种封闭的软硬结合模式带来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给用户带来相较于对手(主要是Android)更佳的应用体验;二是让自己的硬件(包括应用市场)的利益化(更高的营收和利润)。当然前者是后者体现的基础,而目前Android生态系统的软肋正是前者。那么导致体验不佳或者说与苹果iOS生态系统相比存有差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按照业内传闻(包括莫博士所言)和分析谷歌未来要做自主硬件(包括自己设计芯片)主要就是为了改善和提高Android生态系统的体验看,硬件制约了Android生态系统的体验(与苹果相比),例如Android设备(智能手机)使用了不同厂商的应用处理器、基带芯片、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等,进而造成谷歌难以在短期内普及有效而具有竞争力的功能,并导致Android智能手机硬件的碎片化(多种不同形状和尺寸,性能和屏幕也差异很大等)。
安卓的碎片之害
据伦敦创业公司OpenSignal跟踪了Android生态系统碎片化报告显示,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内,目前全球Android设备总数已超过了2.4万种,是2012年时的6倍。而Android生态系统的碎片化也给Android平台开发者带来了严重问题。为了使应用适配多种设备,开发者将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据应用商店Infinum 在过去 18 个月完成的6 个项目后发现,为 iOS 开发一个应用要比开发一个Android应用大约节省 30%(28%)的时间,这还要看项目的难度,有时候两者之间的时间差甚至可以达到 156%。此外还有诸如更多的代码、Android模拟器比 iOS 模拟器速度慢、Android设备众多和 XML(可扩展标示语言)等因素均会影响Android应用开发的时长。诚然这之中既和硬件的碎片化有关,更反映出Android系统本身与iOS相比天生的缺陷,而追根溯源,Android诞生时并不是软硬件结合的产物。
谈及Android的碎片化,除了上述硬件碎片化的原因之外,谷歌采用Android开源的商业模式也是导致Android碎片化的又一主要原因,并主要体现在首先各个Android设备厂商(例如智能手机)采用的Android版本不统一(目前Android智能手机中仍在使用的有近7个官方Android版本,相比之下,苹果仅有三个版本,且多是较新的iOS9);其次是为了所谓差异化,第三方厂商都把Android UI改的“面目全非”,即完全不同的图标、应用、动画、样式,甚至没有了应用抽屉。事实上,如果是普通的用户,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系统是Android,而Cyanogen等第三方ROM这些一度忠于原生风格的厂商也都试图让用户忘记这是谷歌的Android;后是所谓定制化Android系统泛滥,且良莠不齐,这些均导致Android手机的用户体验感知远远落后于苹果。
综合上述简单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Android生态系统较之于iOS体验差的原因是是软硬均存在软肋,尤其是系统和软件,天生的短板和开源的商业模式已经注定了差距的存在,也决定了即便是推自主硬件,如果系统和软件不做相应改变的话,也是白搭。可要涉及系统和软件的改变谈何容易。
谷歌不是没有努力过
实际上,Android生态系统发展到今天,谷歌已然意识到问题之所在,例如系统的碎片化,并且推出了业内熟知的Android One系统试图在未来加强对于Android的控制权和减少碎片化。
但事实证明,谷歌的这一做法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在印度市场发售的Android One系统的机型销量惨淡,被迫转战非洲市场,而近日谷歌宣布即将推出新的Android One的消息似乎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即便是转战非洲市场的Android One的命运也并不乐观。俗话说:覆水难收。当Android凭借的开源商业模式占据当下智能手机市场近乎80%市场份额大局已定之时,与其称之为改变和校正,不如说是重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么接下来的疑问是,对于硬件上的碎片化谷歌能否改变或者是否可行?这也是近日传闻中谷歌在自主设计芯片,甚至如莫博士所言像苹果的硬件(例如iPhone)一样,完全自己设计和生产硬件的主要原因。
谷歌与苹果,就像梨与苹果,压根儿两种公司与模式
与Android系统和软件一样,在智能手机硬件市场,在决定硬件差异化关键之一的芯片层面,目前手机厂商采用的芯片包括了高通、MTK、三星、英伟达、海思、瑞星微、展讯、Marvell、联芯等N家厂商的产品,而谷歌自己设计的芯片除了技术上的难度之外,首先面临的就是与这些芯片厂商的竞争,除非谷歌自己设计的芯片在终的终端上给用户的体验有相当明显的提升,否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那谷歌是否有能力自主设计出超越上述芯片厂商的芯片呢?
既然是要成为苹果,我们不妨看看苹果自有芯片的设计之路。苹果自主设计芯片较早应该始于2008年以 2.78 亿美元收购的芯片设计公司 P.A.Semi,而后又并购另外一家芯片设计公司Intrinsity,其间遭遇的挫折不必赘述,仅从苹果iPhone中使用的A系列芯片真正发挥市场竞争作用的时间(2013年发布的iPhone5s上的64位A7芯片因首次开启手机芯片的64位时代而名声大振)看,至少经历了大约5年的时间,可见自己打造一款真正具备市场差异化竞争力芯片的难度。
其次就是规模效应,即如果谷歌自己设计芯片且用在自己的硬件设备上,必须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方能获得较大营收和利润(毕竟是要成为苹果,所以这两方面是硬指标),但从目前Android阵营中,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厂商在盈利,且这些盈利厂商出货量均在每季度15000万部以上看,谷歌以一己之力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参考之前谷歌Nexus系列智能手机(接近于谷歌自己制造硬件)的销量看,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如果是这样,除了自身营收和利润难以保证外,自己定制的硬件供应商也难以为谷歌生产这些定制化的硬件(例如芯片等),至少拿不到优惠的供应价格。
后就是从智能手机产业对手和谷歌自己曾经和正在经历的市场事实看,生态系统厂商玩自主硬件很难成功,典型的就是微软,其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之后,从理论上讲,除了芯片外,硬件的设计和生产几乎应该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目前其在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份额仅在3%左右,难逃被边缘化。而谷歌自己此前也曾以所谓的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项目尝试涉足硬件(还仅是硬件的规范),但也是有始无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近期传闻的谷歌自主设计芯片和莫博士所言谷歌应该自己做硬件方可让谷歌成为苹果的分析是只见树木未见森林的一叶障目之言,鉴于目前Android生态系统与苹果相比,软硬件碎片化的现实及解决这种碎片化或独立或彼此联系的复杂因素(例如技术上的挑战、软硬件的协同、与合作伙伴的竞合关系等)和固有的Android商业模式,要成为苹果是动一发而牵全身的蝴蝶效应,绝非是谷歌自己设计芯片和做硬件这般简单。
中企云达拥有网站建设团队(专业的网站策划师、高端的网页设计师、的前端开发工程师、精湛的程序开发人员),丰富的网站制作经验和高超的创意水平,同时根据您企业的行业类型、产品特点,为您提供专业的网站建设方案,制作您的专属展示型网站、营销型网站、电子商务型网站及特殊定制型网站。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中企云达的相关信息,请关注我们的网站http://www.zhongqiyunda.com/